400-000-8861

盘点食品检测行业的诸多乱象-凯发k8网页登录

2022-09-27
发布:国科检测

在坊间,曾经流传着“谈食安色变”的说法。在每次食品风波中,有一个词不但出镜率很高,并且分量十足,那就是“检测报告”。在食品检测的业务和市场不断加大的今天,各种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,但部分检测机构在检测能力和制度管理上往往存在很多漏洞,乱象丛生。

undefined


乱象一:以“侵犯商业机密”为由,瞒报不合格检测结果

如某食品生产集团委托上海某食品检测机构的样品中,有8批次抗生素残留不合格,但该机构未将不合格信息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,然而,按照合同法的原则,与该集团签订委托检测协议的机构所应履行合同,对检测结果保密。一家检测机构检测出食品安全问题后,究竟该不该报?


乱象二:定位不明,“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”

第三方检测的定位微妙,部分检测机构,既要监督企业,又要和企业做生意。部分检测机构是食品安全主要监管部门的技术机构,是公共安全的眼睛和鼻子,但当其为委托企业做检测时,一旦发现问题,该机构究竟扮演的是商业伙伴,还是监管一环?


乱象三:极少为“乌龙”报告承担赔偿责任

不少检测机构都曾遭遇“乌龙”报告事件,错误的检测报告给企业造成了名誉上的损失,并可能发生无法预计的经营损失。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,但检测机构却很少因此受责或处罚较轻。

乱象四:考核水分大,作弊之风盛行

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队伍庞大,然而其准入门槛相对较低,对这一领域的监督力度与之发展的脚步不匹配,目前的监督机制很难满足整个行业的发展。


网站地图